外附校友联谊会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鲍海廷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我在文革那些事:破四旧和纠察队 [复制链接]

11#
杨小松 发表于 2012-11-5 13:59:02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真性情函万里天

使用道具 举报

版主

赤道玫瑰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12#
马小卫 发表于 2012-11-7 18:19:30 |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马小卫 于 2012-11-8 16:59 编辑
穆小芒 发表于 2012-11-4 18:52
这绝不是一段愉快和值得回忆的历史,但却又是真实的,伤痛的,不能回避的。淡化、避讳并不能解决问题。假如 ...

小芒说的,俺灰常赞同,但是再现文革真实的历史,不带任何倾向的回忆,是灰常难的,没有人牵这个头,因为这个话题会关系到如何评价红太阳。境外出版的有关文革的书,我看过不少,有的写的还是很客观的,但是海关对查到这类书藉的处罚是很严厉的,毒品和违禁品都有人带回来,能带进来,不说明是合法的,查出来是要罚款,丟官,通报工作单位,情节严重的要吃官司。这是国情,没必要冒那个险。拿到书就连夜看,看完就丟在饭店里,带回来如果惹了事太不值得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胜人者力,自胜者强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8Rank: 8

13#
穆小芒 发表于 2012-11-7 19:42:47 |只看该作者
马小卫 发表于 2012-11-7 18:19
小芒说的,俺灰常赞同,但是再现文革真实的历史,不带任何倾向的回忆,是灰常难的,没有人牵这个头,因为 ...

小卫说的没错。正因为此,我钦佩海廷的勇气和正视的态度。
这个事件把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父母一代全部搅进去,在大环境使然的情况下,个人的行为要不要负责,或负多少责?在最关键的问题没彻底厘清之前很难说清楚。
但我始终认为,当下能把实际发生的情况讲出来和记录下来,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。
我在最开始写《黑土红心》时,就名为《北大荒纪实》。书中很少评论,就是想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,包括经历了上山下乡的,及没有那段经历的人自己去评价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版主

赤道玫瑰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14#
马小卫 发表于 2012-11-8 13:21:46 |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马小卫 于 2012-11-8 13:36 编辑
穆小芒 发表于 2012-11-7 19:42
小卫说的没错。正因为此,我钦佩海廷的勇气和正视的态度。
这个事件把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父母一代全部 ...

文革己经载入中国历史。发动者发动这场革命的初衷有多种说法,但基本雷同。文革开始时,最疯狂的是66,67两年,打击面之大是历次运动所沒有的,据说死了一千多万,局面失控,是发动者始料不及的。附校的初中部学生都未成年,思想简单,学生的热情都是一煽就着,不积极参加运动的逍遥派是被批评的,两报一刊的社论在指导着运动。有过激的行为,也是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的。关于知青上山下乡,据有关书籍披露,是因为停课,造成了仅北京就有几十万学生无法安排就业,有人支招,由红太阳一挥手,都上山下乡了。尤其是经历过文革重大事件的决策人,在行将就木之前,应该将事实写出来,确实是对历史的负责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胜人者力,自胜者强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#
杨小松 发表于 2012-12-9 17:19:12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真性情函万里天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#
杨小松 发表于 2012-12-13 11:40:39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真性情函万里天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Archiver|外附校友联谊会 ( 京ICP备2022025403号-1 )

GMT+8, 2025-10-19 13:12 , Processed in 0.042052 second(s), 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