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附校友联谊会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刘惠杰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外附画册 [复制链接]

禁止发言

鱼儿离不开--开水

11#
倪庆云 发表于 2009-4-13 17:43:14 |只看该作者

私密不可外传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云----不知哪里的风吹散了又聚拢,心----不知道何时还在跳动, 人----总是在寻找那一刻,聚----永远是分的朦胧......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8Rank: 8

12#
刘惠杰 发表于 2009-4-14 21:59:15 |只看该作者

青蓝大厦。徐锦熙的办公室。天气有些热了。

打开信封,抽出120135的照片,我们的童年,我们少年,我们的青春…… 我们曾经有过的,也是永远属于我们的美丽年华。

打开信封,抽出一张录取通知书,一枚校徽,一篇作文,一手很有风采的诗,一张1968年毕业却是1985年签发的毕业证书,一张成绩单,一本从《李双双》开始记录的手抄歌曲集……

有琉璃塔,有纪念钟,有纪念碑,有那个带吊环带爬绳带软梯的组合架子,那个文艺宣传队排练的空楼原来就是外附的诞生地……

再拿起信封,已经没有了开始的轻松和随意。这每一个信封突然有了分量,里头的内容不知又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感叹和激动。

午后坐下,一直看着,想起来看腕上手表,已经将近六点。

我面对的是校友会A组几个月来完成的工作。

我觉得,外附人,挺好,当个外附人,挺好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禁止发言

鱼儿离不开--开水

13#
倪庆云 发表于 2009-4-17 15:17:56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云----不知哪里的风吹散了又聚拢,心----不知道何时还在跳动, 人----总是在寻找那一刻,聚----永远是分的朦胧......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#
左惠珍 发表于 2009-5-20 14:20:34 |只看该作者

画册 - 征集书名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制造快乐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8Rank: 8

15#
刘惠杰 发表于 2009-5-20 15:04:35 |只看该作者

起名字,是大事,也是小事。

以前有个同事,最为开通,有个儿子,决定叫“一”。以后连姓也省了,叫“零一”。本来想用“O”,派出所不干。往后谁见了这孩子,讨个照顾,那同事和我关系不错。

画册的名字不是一个人定,就是大事,凭这几年的经验,加上这几个策划的脑袋,简直是大麻烦事。

建议一:《南新华街二号》

和平门的校址是原北师大的地方。北师大之前是北大,北大之前是同文馆,那是中国新文化的起源,那是中国民主的发祥地,简单的名字之下,是排山倒海的力量。我们和北师大没关系,可我们用着北师大的地方,那关系就不小。

这个名字肯定要被否掉,因为后来直接进入西院的没来过这儿,和这儿没关系。光说你们,我们呢?你怎么处处显着自私呢?你再这么着,大家不一起玩了。

我觉得反对我的浅薄。那个谁是北京生人,籍贯写的却是山东临沂。你不愿意不行,就是这么论的。

这个理儿其实说了几年了,可是说不通。

名字可以有多种选择,我这个道理应该不错。

唉,我还是听别人的吧。
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-5-20 15:09:20编辑过]

使用道具 举报

禁止发言

鱼儿离不开--开水

16#
倪庆云 发表于 2009-5-20 17:26:41 |只看该作者

“西院”如何?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云----不知哪里的风吹散了又聚拢,心----不知道何时还在跳动, 人----总是在寻找那一刻,聚----永远是分的朦胧......

使用道具 举报

版主

赤道玫瑰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17#
马小卫 发表于 2009-5-21 09:27:15 |只看该作者

给外附画册起名,比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难多了。有各种字典,起怪字的找康熙字典,再不行,找个算生辰八字的,花两零钱就有了。外附己走过半个世纪,风风雨雨,沟沟坎坎,南新华街2号,一个充满了历史感的校园,其实是外附真正的发源地。代表了那个特殊年代一段永远值得纪念的学校生活。外附在那里发展,壮大,成熟,走向了她的全盛时期。那时的北京城都知道全北京市有两个学外语的学校,一个在和平门,一个在白堆子。惠杰不愧是文人,怀旧都要怀出水平。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,画龙重在点睛。

其实外附画册就不错,但毕竟这个学校己不存在了,那就建议:外附拾旧画册。

[em17][em17][em17]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胜人者力,自胜者强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8Rank: 8

18#
刘惠杰 发表于 2009-5-21 11:02:46 |只看该作者

找了个资料,贴这儿。

北京和平门、复兴门和建国门的来历 

 

明清遗留的老北京城,本由平面呈倒“凸”字形的内、外两城所组成,开有“内九外七”共16座城门。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,另外多出和平门、复兴门、建国门。

明清时期,老北京的城门非简单的出入通道,而是设计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。每座城门,均由城楼、箭楼及连接二者的瓮城所组成,瓮城之中,形成封闭的空间,敌军一旦闯入,即被“瓮中捉鳖”。 

  和平门、复兴门、建国门都不曾具备上述设施,它们只是在清朝灭亡之后,为了交通方便,陆续在老城墙上开辟的通道而已。 

  和平门开辟于1926年,其目的是沟通被内城南城墙阻隔的北新华街和南新华街。 

北新华街在清代曾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沟。

1913年,袁世凯政府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将这条排水沟改建为暗沟,在其地上兴建了一条北起西长安街,南抵内城南城墙的街道,命名为北新华街。朱启钤原拟将该处城墙打通,使北新华街与外城新建的南新华街连成一线,再接上中南海袁总统府西墙外新建的府右街,共同形成一条新增的沟通内外城的南北干道。

正阳门外的富商闻讯,担心此举会导致行人分流,影响正阳门外商业区的生意,遂行贿权要,游说当局,说是打通城墙会泄漏风水,不利于总统。迷信风水的袁世凯信以为真,阻止了打通城墙的计划。 

  19264月,冯玉祥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出任北京警卫司令以后,下令将南北新华街阻隔处的城墙打通,开辟了两个门洞,分为上、下行通道,并安装了铁门,命名为和平门。1958年,为改善交通,将和平门门洞拆除,形成更为宽阔的城墙缺口。 

  据北京市档案馆1999年第四期《北京档案史料》所载《日伪统治时期华北都市建设概况》记述:1939年,日寇侵占北京时,在内城东西城墙上扒开的两处缺口,新辟城门,未设门扇与门洞,因陋就简,从未修饰,为以后的复兴门和建国门。 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8Rank: 8

19#
穆小芒 发表于 2009-5-21 15:31:07 |只看该作者

书名

首先要感谢校友会各位及《画册》编缉团队(据说是A集团)各位,辛苦大大地!

关于书名:

一、我个人最希望的是:最简单明了的“外附”两个字。无论到哪儿、啥时候、一说都明白。

  《外附文集》、《外附图册》、《外附诗集》、〈外附画集〉、〈外附影集〉、〈外附剧集〉等。(当然,也可能“着急”。)已出的〈天上的学校〉就是文集,如想接着出,就是二集、三集。。。整,就是一个系列。

二、现在已有了一本〈天上〉,那就再接着用就是了。省事、省心。〈天上的学校〉文物专辑。封面设计都尽量保持一致。

三、〈南新华街2号〉不是不好,知道的是有渊源,有历史,有讲头。不明白的,以为是户口本呢。〈西院〉也可能有历史,往地下挖挖,说不定能刨出点儿成吉思汗哪个王爷的东东呢。而且,这两地界儿多少有些区别,大家都说了。但要说“外附”就没问题,那边都认可。〈天上〉呢太虚了点儿,没着没落的,到是符合现状。

再说几句有关编辑的想法:

这本书不好编,有很多技术细节要注意。

资料年代相隔太久,新近的应无问题。老资料,老照片,特别是那些实物的拍照,如果不是专业的话,到时候拉不大,肯定糊。尽管可以PS,但效果不行。上千张照片要处理,可是要有时间的。旧照和新照片放在一起的话,很难看。当然,编辑如能注意此问题,尽量归类安排,可能会好些。

此次大量图片照片,全彩,普通纸印出来质感会很差,一定要用高克数纸,180克或以上?500页!很厚啦!拿在手里沉甸甸的。那封面至少要300克以上。光纸300克很容易翘角,皱纹纸稍好,但如果书的体积规格太大,也不行,是否考虑硬封面。那成本又上去了。

瞎嘞嘞两句,反正都盲了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#
韩英 发表于 2009-5-21 22:43:51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Archiver|外附校友联谊会 ( 京ICP备2022025403号-1 )

GMT+8, 2025-10-19 18:32 , Processed in 0.040965 second(s), 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